首页 > 新闻 > 社会 >

这些涉高考谣言别信!请考生家长防骗!

发布时间:2024-07-07 22:57:31来源:网络转载
高考防骗指南:辨别谣言,保护好自己
在高考这一人生重要时刻,考生和家长需要特别警惕与高考相关的谣言和诈骗活动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考谣言和防骗技巧,帮助考生和家长辨别真假,避免受到诈骗侵害。

1.高考考题和答案的诈骗


不法分子可能会兜售所谓“高考真题”、“绝密答案”,声称准确率极高,诱导考生家长预付订金实施诈骗。需要注意的是,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,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措施。任何声称可购买真题或答案的信息均为诈骗手段,违反法律。

2.丢失准考证的诈骗


高考期间,网上经常会流传考生准考证丢失的信息,但这些信息往往并非真实。从以往案例看,经有关部门核实查证,考生根本没丢失证件,信息上提供的电话多为诈骗电话,一旦拨打可能掉入吸费陷阱。

3.改变高考分数的诈骗


有些诈骗分子可能会声称有能力通过特殊渠道更改高考分数,但这完全是骗局。考生成绩在发布前做了多份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,发布网站也设立了严密的防入侵系统,以确保考试数据绝对安全。

4.提前查询高考分数的诈骗


高考结束后, 一些诈骗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查询成绩的心理,通过微信群、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“提前查询分数”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。省级教育考试机构会在规定时间节点统一公布考生分数,不存在提前查询高考分数情况。

5.利用内部数据分析高考志愿的诈骗


不法分子可能会假冒“权威专家”,自称掌握“内部大数据”,声称能够提供一对一的“精准”指导,以此收取高额费用。实际上,教育部官方网站表示,目前没有与任何招生考试机构、高校、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。

6.掌握高校招生内部指标的诈骗


不法分子可能会谎称有特殊关系,可获得高校“内部指标”。实际上,高校招生具有严格规范的录取程序和监督机制,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,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,并不存在所谓的“花钱补录”。

7.伪造录取通知书的诈骗


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虚假高考志愿填报平台,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,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,让考生将学杂费等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获利。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,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进入,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。
结语
面对这些高考谣言和诈骗手段,考生和家长应该保持警惕,不轻信、不传播、不回复不明来源的信息。同时,应当及时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高考信息,遇到问题时及时与学校、教育考试机构或公安机关联系核实。维护网络环境清朗,每位网民都责无旁贷。如遇有害信息,请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,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qingguangdun.com/content-11-1372-1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